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促快递品牌“出海”

【EFEC导读】2019年,全国快递产业将保持持续增长,综合服务将为快递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其中快运、冷链、即时配送、供应链等领域增速已明显高于快递传统业务。
 
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促快递品牌“出海”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快递产业发展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中国快递产业正处于持续转型升级期,从关注单纯的基础服务支持向用户体验升级、向供应链效率改造的方向进阶,服务范围也延伸到大物流领域,科技将持续推进企业核心商业模式创新。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814.5,同比提高23.6%,行业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全球范围看,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之和,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成为全球快递包裹市场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快递产业将保持持续增长,综合服务将为快递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其中快运、冷链、即时配送、供应链等领域增速已明显高于快递传统业务。
 
        然而,快递产业和传统快递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例如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受价格战的影响,行业利润面临压力,电商平台跨界物流、新型即时配送平台的出现在部分业务场景下与传统快递企业形成正面竞争。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快递发展迅猛,订单业务量不断增加,仅在2018年全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稳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快递产业头部效应明显,中小快递企业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减,行业利润不断降低。“中国制造”与“中国物流”协同出海,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安全保障,强化国际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快递行业利润面临压力
 
        据了解,我国快递企业业务量的大幅增长,不断创新高,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单件快递成本的下降,引起快递公司不断进行价格竞争。
 
        中国物流行业分析师丁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快递业竞争正处在从龙头竞争向寡头竞争的过渡阶段,品牌集中度不断攀升,2018年CR8达到了81.2。残酷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促使“马太效应”凸显,加剧了二三线快递企业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也导致快递单价不断拉低、利润不断削薄,加盟商在人工、场地、硬件设备投入等各项成本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生存状况日益艰难。
 
        据了解,早期的快递行业还没有如此大的竞争压力,快递企业还可以收获很大的利益,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递行业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价格的竞争,人工成本的提升,使得快递公司不断地压缩成本,利润也随之下降,很多快递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不同的地区的价格完全不同,在基础的配送范围内的价格也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快递干线运输成本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所以使得短期内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并不会终止,快递行业面临着用人成本高,利润低等多方面的压力。
 
        然而各个快递公司的价格战战场分布也是有所不同的,降本增效是行业内部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利用价格优势来竞争市场份额,促进整个行业向服务品质转型。例如,通达系和百世快通采取电商加盟为主,依靠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形成规模效应,抢占市场。而顺丰拥有50多架全货机飞机,在时效方面拥有着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正在发生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对二三线快递公司的业务而言,无疑是惨烈的。据了解,二三线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增速还不及市场平均增速,市场份额却逐步被蚕食。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价格与网络体量投资来讲,从快递费利润支持空间来讲,小快递公司已经从网络快递转向城配快递,或者是区域快递。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策略之一,目的是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现阶段,各家快递企业虽然意识到价格战带来的弊端,但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甚至为了追赶领先的对手企业,依然没有放弃对价格战这一竞争策略的使用。价格战对于总部来说,更像是‘薄利多销’。总部对加盟商业务量等指标的考核,造成了末端网点的经营风险以及服务的稳定性风险。”丁威补充道。
 
        中研普华研究员姜开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行业面临的人工成本高,利润低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中国5G技术的发展,商用牌照的颁发。在快递业,智能物流装备就可以替代不少人工,未来,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将更加智能化。
 
中国制造与中国物流协同“出海”
 
        中国快递业务凭借十年的飞速发展,在行业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中国的快递企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化经营是中国快递业的最大短板。
 
        据了解,改革开放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进出口贸易持续增加,14亿人口的消费规模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带动了消费升级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国内交通基础设施飞速发展,中国综合运输网络日益改善并越来越与全球海陆空的运输网络对接,不断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增添市场活力。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个发展大局和战略层面看,中国快递企业“出海”之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但从具体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国别文化等观察,中国快递业“出海”谋发展也存在不少现实难题。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制于较高的劳动力成本支出,而“为人作嫁衣裳”。在一些非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制于运输载体、商业诚信、地区局势等不利影响,快递企业可能在前期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市场开发等方面需要较大“铺垫”投入。
 
        根据统计显示,2018年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和DHL三大跨国快递物流企业占据了全球国际快递90%的市场份额,国际业务收入的占比分别达到42%、20%和21%,而中国快递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普遍不足3%。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今年发生的联邦快递擅自转运华为包裹事件,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物流”协同出海的重要性。“这不是狭隘地追求‘国货国运’,而是强化国际供应链协同。”
 
        姜开玉表示,中国物流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将中国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加快在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物流模式和物流技术等方面的布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简化流程、精简审批,完善通关一体化、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持续地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据了解,多家快递企业已经纷纷进行海外布局,但是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供应链物流70%都是由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和敦豪三大欧美巨头所占领。部分国内快递顺丰等企业在国际快递市场份额小,缺乏海外服务网络和空运运力。
 
        “中国快递企业借助中国电商全球化发展势能,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扎堆出海,抢滩登陆,在与国际物流巨头企业同台竞争,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中,首先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监管、注重引导和海外协调,帮助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化解国际物流和贸易中超越企业层面的共性难点问题,并促进中国企业彼此间加强战略合作,争取抱团取暖、有分有合、实现合作共赢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理性“出海”扬帆,统筹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强管理运作、物流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深耕国际市场。
 
        总之,从全球快递物流市场竞争看,由中国本土出发,挺进国际市场的中国最优秀快递物流企业,比起在国内‘攻城略地’般扩张,加速‘出海’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战略智慧和灵活战术,以破解难题,化危为机,迎接发展挑战,在搭建‘全球买’和‘全球卖’的自由贸易国际快递物流通途中持续创造可观的企业效益,带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解筱文补充道。
 
        物流是制造业的最强保障,我国40多年来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重生产、轻流通。重制造,轻服务”的结构性问题,流通服务企业“弱、小、散”局面长期存在。没有现代物流的保障,中国制造业难以跃身全球价值链的上游,而“中国制造”与本土“中国物流”的协同发展也是保障中国制造强大的基础。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人民日报:让快递绿起来
下一篇:丹鸟推出生鲜物流解决方案,产地直发帮果农降低综合成本40%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