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大佬梦断P2P

【EFEC导读】曾经让戴志康拥有让二代企业家很是艳羡的本领,“把挣钱的事和花钱的事融合为一”。现在他可能既花不了钱也挣不了钱,还有可能被罚钱。
 
百亿大佬梦断P2P

百亿大佬梦断P2P
 
        8月29日,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只是受害者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以主动投案自首的方式兑现。
 
        就在26日,捞财宝停止新增业务以来,戴志康还发布了第二封致用户的信,表示其和所有证大的高管不会跑路、失联。
 
01
 
        笼罩于他身上的光环始终脱离不了资本市场的色彩,谁也没有料到这位曾经在多个领域呼风唤雨的上海滩大佬级人物,“玩折了”。
 
        自8月12日停止新增业务以来,上海证大集团旗下P2P网贷机构捞财宝启动了良性退出计划。
 
        戴志康在致用户的第一封信中就表示,“有能力实现平台的良性退出。”
 
        “我想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甩锅’”,“我和所有证大的高管,不会跑路、失联,这样的行为配不上证大27年的招牌。”戴志康在信中表示。
 
        捞财宝的股东为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创由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戴志康是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和董事长。
 
        戴志康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微金融是最好的行业”, “我最看好P2P”,现在看来分外扎眼。
 
        “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让情怀滋养资本,实现情怀与资本的完美结合。”
 
        曾经的地产大佬戴志康总结败退地产教训,没有把情怀和资本结合好。已经步入天命之年的他,解决之道是重新做回老本行金融,互联网金融就是他的再次创业。
 
        起先,他创办了两家小贷公司:海门农贷、证大速贷。又过了几年,互联网金融潮起,他又先后创办了两家P2P公司:证大金服(证大财富)和北京捷越联合。
 
        退出地产圈,步入老本行的戴志康为证大集团重新梳理了三大产业:互联网金融、文化和大健康。金融产业成为证大集团近几年的主航道。
 
        值得一提的是,戴志康最早布局的是小贷,但证大系的小贷公司因为产业限制基本失败了,证大金融变成了以P2P为核心,即控股的证大金服和参股的捷越联合。证大金服最早推出的是“证大e贷网”,到了2014年又推出P2P平台捞财宝 。
 
        此次出事的就是捞财宝。截至2019年6月,捞财宝累计借贷金额285.92亿元、累计出借人33.44万人、累计借款人38.22万人......最新的7月数据,仍有2.8万出借人,9.28万借款人在平台交易,当月总成交5.81亿元。据清算人员估算,未偿付金额高达198亿。
 
        捷越联合被视为证大系的另一支重要金融力量,该公司拥有向上金服、向前金服两大P2P平台。戴志康父女控制的证大文化是仅次于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
 
        无论是证大金服还是捷越联合,均频频遭到投诉,涉嫌高利贷以及非法催收、暴力催收等P2P平台常见问题。
 
        其实,昔日风向标、最大的P2P平台陆金所宣布彻底退出P2P业务,网贷平台的寒冬就已经降临。
 
        去年9月网贷资金存管银行实行“白名单制”,不符合资质的中小托管银行逐步退出。随着网贷平台风险的逐渐暴露,不少银行正在收紧或已终止为网贷平台提供资金存管业务。
 
        法人合作伙伴华瑞银行单方面终止了捞财宝的资金托管业务,这成了捞财宝的导火索。
 
        此前,证大还暂停所有贷款新增业务,保留正常贷后催收,并提前终止公司总部与子公司超5000名员工的劳动合同。
 
        “他爱的,最终伤他最深”。种种迹象就表明,捞财宝已经暴雷,戴志康只是在硬撑。距离公开信过去短短两周,传奇人物主动投案,债权人的希望已经彻底破碎。
 
02
 
        自古以来,苏南多是富庶之地,仕官豪绅居多,然而苏北多为穷乡僻壤,难民居多。在江苏鄙视链里,苏北就是个没有文化的“蛮夷之地”。
 
        然而,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主动辞官做实业给苏北人民争了光,同来自南通海门的戴志康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向先贤学习,他的自信或许也源于此。
 
        和张謇相似,戴志康家里兄弟姐妹多,学习努力刻苦,都有一颗想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心”,不同的是,戴志康小时候还要常常因为吃不饱饿肚子而“发愁”,他曾立下志向:考上最好的大学、学会最高效的赚钱手段。
 
        跟随老乡的步伐,戴志康成绩也非常优异,一路向北来到皇城脚下,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毕业后又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在人大和“金融黄埔”的求学经历也确实改变了这个“乡下孩子”的未来命运。
 
        所有创业成功者似乎都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怀才不遇,戴志康也不例外。刚毕业的他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财经记者,几经反转,又跳槽到中信银行。
 
        八十年代末,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消息传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闯海人,带着梦想和激情,不顾一切地冲破旧的人才体制的束缚,如潮水一般地奔向海南,一时间出现“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壮观景象。
 
        1988年,当时已经做到中信实业银行总行行长办公室秘书的戴志康也成为了“十万分之一”,辞职去海南挖金,办公司!
 
        半年后,他创办的“国际金融公司”创业无果,又灰溜溜的卷铺盖逃回了北京,当起了德国德累斯顿银行的中方代表。
 
        虽然人在北京,南方吹来的“热风”却让海南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89年,在同学张志平的邀请下,戴志康再一次回到海南。这一次,他当上了海南证券公司办公室主任,也开启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生涯。
 
        3年后,戴志康创办了证大,并在他的组建下,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诞生。期间,他一口气募集到6000万资金炒股炒地皮。那一年,戴志康28岁。同期在海南搞房地产的还有潘石屹、冯仑等万通六君子,以及一大批92派企业家。
 
        一切都看上去很美好,直到1993年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出现,无数人的富豪梦被打碎。
 
        海南房地产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在冯仑、潘石屹等人都纷纷转战北京的时候,戴志康却依然坚持在海南。
 
        在房地产和股票的泡沫破碎之际,自信的戴志康迎来了第一次危机:不仅输光了6000万本金,还赔掉500万,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这场股市雪崩中背上了负债,一个亿!
 
03
 
        戴志康当时充满自信:“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最怕的是没事干了,所以一定要翻身。”
 
        所幸,富岛基金在杭州投资了一个地产项目湖畔花园——马云曾在这里买了套房,并以此为起点创办了阿里巴巴,证大集团也靠它翻了身。
 
        不过,整个九十年代,证大集团更多是以二级市场私募投资知名。
 
        当时,股市一片低迷。他和同事豪掷2个亿投入股市靠重仓苏常柴、四川长虹等股票,最终大获全胜。
 
        1995年,“327国债事件”中,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当时选择做多,证大选择做空,结果管金生大败。戴志康的证大集团爬出了债务大坑,还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2000年前后,戴志康移师上海,重心转向地产业。
 
        当时浦东还在盛传“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戴志康靠着低价拿地的成本优势买下大片土地,先后开发出当时偏僻的联洋社区项目、证大家园、水清木华等早期住宅项目。
 
        “他是战略投资家,700亩地,60万平方米,当时没人要,证大去投资的时候当地欢迎得不得了。”证大建筑研究规划院院长、上海浦慧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伯冲说。
 
        戴志康的证大在浦东获得巨大成功,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成为了浦东的高端社区,戴不仅获得不菲收入,也因此让他在房地产界一战成名。
 
        据胡润百富榜单统计,从2002年至2007年的五年时间里,他的资产已由10亿突破百亿,翻了10倍不止,还与陈天桥家族和李宁在百富榜并列第65位。
 
        早在2003年,上海证大房产于在港交所借壳上市,戴志康本人身价也水涨船高,一度跻身胡润房地产富豪榜28强。
 
        当时房地产界盛传,“戴志康在哪里,那个行业必火。”
 
        黄浦江畔,高耸的外滩金融中心。复星集团打造的这座地标建筑,正是昔日“百亿地王”外滩8-1地块。戴志康兜里只有几个亿现金,却敢以92亿元天价拍下这块外滩的黄金宝地。
 
        但激进拿地的戴志康即使全面融资,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将这块地的全部款项支付清。当时,证大因为超过交付第二期土地款项的时间,出现了46亿之巨的款项逾期,每天的滞纳金就要交460万元。
 
        如此一来,“走投无路”的戴志康只能选择出售。这一决定还引发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之间就“优先购买权”闹出的不愉快。
 
        复星一直坚称拥有优先购买权,郭广昌甚至称,“这个项目也不需要他(潘石屹),请他放心。”
 
        潘石屹则借助微博,质疑复星当时资金不够,称其“很霸道”。
 
        反倒是“罪魁祸首”戴志康在微博发言说,“有关外滩项目的争斗不断升级,真是让社会笑话,不应该!(股权)50对50为什么不能合作?复星跟我们原来也是50对50。”
 
        最终的结果是,SOHO中国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上海长烨以40亿元的价格收购外滩8-1地块50%的股权。
 
        从2009年楼市的回暖和房价大涨,到2010年“国十条”和“国四条”等调控政策的出现,再到2011年关于限购令和房产税。
 
        嗅到危机的证大房地产项目离开上海,辗转南京。不过,南京市场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据数据显示,上海证大的净利润在2014年之后便连年为负,其负债率更是不断增高。
 
        2015年,戴志康留下“房地产现在是最后的疯狂”这句话后,将自己与女儿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42.03%的股份卖给了东方资产,12.507亿港元的价格被戴志康形容为“半卖半送”。靠着这笔钱,戴志康开始投入自己“新”的事业。
 
        他走开了,但他表示,“未来每个政府的城投公司,将成为每个城市最大的住宅供应商,以后不会是万科、金地这些,肯定不是,这是今后30年的方向,大家等着瞧。”
 
        有媒体感慨:“在企业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却将项目定位在高举高打的戴志康,在房地产行业显得颇为不易。”
 
        戴志康却这样解释放弃房地产的原因:我就是科班出身做金融的,房地产我只是玩主。他的一句“不想玩了”,还成为了当年房地产业界的流行语。
 
04
 
        怀揣梦想的戴志康意图借助上海滩“地王”,再一次打造具有自己烙印的项目。
 
        问题就出在,这条蛇吞不下这只象。不过,曾表示过自己“不甘平庸”的戴志康也不是一无所获。
 
        成名之后的他作派别具一格:自命商人,又喜研究哲学。个头不高,但喜欢穿中式对襟褂子和布鞋,热衷搞美术馆、文化收藏。
 
        他痴迷于传统和艺术,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大拇指广场、九间堂别墅、喜马拉雅中心等颇有知名度的文化地产项目上。
 
        2002年,他以300万元购得恺撒《大拇指》雕像,于是上海浦东联洋社区商业广场有了新名字“大拇指广场”。
 
        两年后,他第一次以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赞助人的身份去展览现场。威尼斯之行,让戴志康深受触动,回国即在大拇指广场开了第一家美术馆,证大现代艺术馆,它是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前身。
 
        在国内没什么民营美术馆的时代,戴志康参照纽约MoMA、伦敦泰特、和巴黎蓬皮杜,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对面的这块空地上,他开始了一次探索艺术和商业结合的梦,立志在中国建造一个足够专业的美术馆。
 
        这是一座以独特而知名的建筑,最醒目的是底层中空的异型林,那里矗立着29根巨大的水泥柱。这个造型,据说被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哲学。不过,从远处看去,它夹杂在周围林立的建筑群中,并无太高的分辨度。
 
        喜玛拉雅谐音那座高峰,意旨“艺术的巅峰”。在这座美术馆上,戴志康花费了大量的心思。2006年,喜马拉雅中心举办开工仪式,戴特意从西藏请了20个喇嘛,为开工做祈福。戴志康回忆说,“那一天,天上佛光普照”。
 
        只要喜欢,多少钱他都舍得。据悉,证大现代艺术馆当时的预算高达5亿元,是原计划的10倍。而集结超五星级酒店、美术馆与高档办公楼的上海喜玛拉雅中心,足足耗去了他近30亿元资金与10年光阴。
 
        有传闻称,戴志康原来计划投入10多亿,但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却给他报价25亿。抱着做一个“像外滩那样有影响力、能代表上海的地标建筑”,戴志康毅然为此买单。“为了喜玛拉雅,我提前预支了当时所有的钱。”他说。
 
        除了投钱,他还挖来上海多伦美术馆前馆长沈其斌,同时邀请许江、范迪安做顾问并在证大现代艺术馆开馆时剪彩。
 
        “那时候,我三十多岁,建美术馆,是在理想的年代,做疯狂的事。”戴志康说。
 
        正因他的这股疯狂,证大现代艺术馆开馆不久,便举办过诸如“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中的档案馆(上海巡展)”那样的文献展览、当代艺术“大咖”的个展......
 
        对于戴志康疯狂投入艺术产业,坊间一直有两种说法。有人说,他“在下一盘大棋”;亦有人说,他因为自己的情怀,而变革了证大的整体发展方向。
 
        在一家艺术媒体的访问中,他说:“我从没想要放弃美术馆,只要公司不倒闭,美术馆就一直开着。”
 
        花费了长达十年的时间和让人瞠目的金钱,在上海打造出了文化创意领域的商业综合体喜马拉雅中心。但他还是嫌弃这样的艺术馆太小,太少了!
 
        就在潘石屹和郭广昌吵着谁才是上海地王的老大时,戴志康的心早已经不满足“艺术中心”,他要建一座城!
 
        南非,约翰内斯堡。这个曾经拥有世界最大的黄金矿藏地,矿藏挖掘殆尽,采金者身影难觅,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荒置。南非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还能迎来中国的冒险家。
 
        2013年,证大称,将会用15至20年的时间,投资80亿到100亿美元,在这里建造一座新的现代化城市,打造一个南非“陆家嘴”。
 
        这项投资起源于戴志康和三个朋友的一趟海外旅行。在游历了非洲、南美洲和澳洲之后,戴将目光放在了新西兰和南非,尤其是后者让他感觉非比寻常。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戴志康说他为此准备了三年,耗费一年的时间谈判。
 
        戴志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激动,南非是非洲大陆最具现代性的国家之一,并且具有中国现代化所缺少的资源和市场。如果能够顺利实施,这将是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开发项目的又一次创举。
 
        一如既往的自信不知是出于骨子里还是亿万家产的底气,戴志康从不考虑钱的问题。
 
        在出席当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参加的企业家峰会时,他是唯一身着唐装的中国企业家。
 
        可是建中国最专业的美术馆,戴志康的喜马拉雅中心因为缺钱前前后后建了10年。这项如此“震撼性的项目”他似乎依然没有考虑钱的问题。彼时,上海证大市值仅有20多亿港元。
 
        结果可想而知,南非大冒险最后被易主的上海证大以总价18.1亿兰特(约9.99亿港元)出售掉了,为期三年的投资,以亏损3082万港元而终结。
 
        当时的戴志康可能没有预料到,兴建喜马拉雅中心、外滩项目失利、南非造城,直接动摇了他的地产王国,导致几年后被迫退出地产行业。他更难预见到,2015年起主力转型的互联网金融,几年后也会遭到重创。
 
        到互联网掘金,他曾相当自信地说,“我要做下个时代的事儿,我能够看得清未来20年。”
 
        这么些年,互联网金融暴的雷一个比一个大,戴志康最终也倒在了自己擅长的金融领域。不过也有意外,当年他极力证明比其他商人更有追求和段位的喜马拉雅FM,如今的估值已经超过200亿,只不过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从血雨腥风的资本市场到房地产市场鏖战,从牛市中攫取暴利,又跑马圈地互联网金融,戴志康永远都是自信爆棚,为了梦想永远不顾一切,“我敢花钱花得一分不剩,心里不恐慌。”
 
        有人曾经给戴志康算命,说他的运数与水有关。这似乎是对他前半生的总结:出生在海门,求学于海淀,创业在海南,腾达于上海,总之离不开“海”。
 
        后半生,戴志康要是“淹死”在曾经的P2P红海中,会不会也是一种定数?(完)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快运变“小”,引发行业巨变
下一篇:李彦宏再发内部信:提高百度智能云地位,尹世明携ACG向王海峰汇报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