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2021年9月2日是个大日子,习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说道:“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也许无法感受到这个新闻给你的直接影响,但关注下你的朋友圈和各种财经媒体的头条,炙热的气息便会扑面而来,毫无疑问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是引爆这一切的关键。

 

有人把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类比上交所深交所,认为这是中国金融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遥想90年代前期股市的疯狂,在不少投机分子的眼中,北京证券交易所俨然是一个新的印钞机。

 

也有人对于资本市场的再度扩容表示了担心,宁德时代582亿高位定增和中国电信的破发,更加深了对A股的承载能力的担心,北交所的设立会不会是新的一轮割韭菜?

 

更有人开玩笑的人,今年和“三”有关的话题都是热点,第三支柱、三座大山、开放三胎、三次分配,你看这不,今天就来了“第三交易所”!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在看热闹之余,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想一想,北交所和我们普通投资者又有什么关系?
 

1.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不是一时兴起,他是宏观制度完善的重要一环
2015年克强总理调研时候说过,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言下之意是融资的成本要下降。而我们都知道,过去十年是“非标+地产”的黄金年代,地产的高利润率带动了无风险长期处于高位。一方面是企业对于融资高成本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是高成本叠加金融空转玩得飞起,非金融部门的负债率不断飙升。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谁都知道这样的局面无法维系,依靠房地产所形成的巨额财富和经济增长只是纸上富贵。

 

2018年资管新规揭开了这一变革的序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政府的两只手在有序的调控着经济与金融的脉络。

 

首先,打断了房地产和非标的复杂链条。在金融方面,资管新规、64号文,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招招见血;而对房地产,三道红线、银行的集中度管理、ABN和购房尾款,刀刀致命。

 

政府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把非标搞死了,资金无处可去,就自然“非标转标”了。在过去十年,我们习惯了刚性兑付的银行理财和信托,到现在我们只能把钱投入到资本市场,才能在波动中实现保值增值。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而政府的另一只手在努力资本市场完善制度,让小鱼快快成长,让大鱼回流到这个叫“A股”的鱼塘中,在这个基调下,最近三年我们看到了注册制、科创板、LP份额转让试点、更看到了滴滴出行赴美后国家态度的严厉,光有了水还不行,这个鱼塘要有更多的大鱼才能让生态变得繁茂昌盛。

 

事实上,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不过是资本市场完善的一环而已。在上交所主要承接大型企业、深交所服务中小企业的架构外,我们迫切需要一个交易所,可以为更小型的创新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平台,这就是北交所的真正定位。

 

“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总体平移精选层的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证监会的消息则直接坐实了这个论断,在未来我们看到的一定是“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这样的融资发展脉络,三者不相冲突,相辅相成,构成前后输送关系,做大北交所,才能有深交和上交的活力。

 

放到前面所说的“鱼塘和鱼”的关系中来看,大鱼都不是凭空飞来的,当大鱼都已经回流到位时,只有把养鱼的环境搞好,让小鱼一点点长成大鱼,鱼塘才能长盛不衰呀!

 

关于鱼塘再多说几句,如果不是特朗普在贸易争端上的强硬态度,怕是我们的各种转型也不会来得如此之快。在2018年那个看似绝望的经济背景下,就有乐观的人喊出了“中或最赢”的口号。

 

赢没赢我不知道,但显然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了。

 

前期滴滴出行的信息安全问题给VIE架构的准上市企业蒙上了阴影,而就在8月1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在社交平台表示,他已要求SEC人员停止处理中国内地企业通过“空壳公司”(即VIE)在美国IPO的注册。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联想起今天北交所的新闻,这SEC的这个举动难道不是给我们的“神助攻”么?

 

回到投资者的角度,我以为北交所的设立构不成短期挣大钱的机会,但制度完善后的A股市场对于长期投资者一定是极大的利好,伴随着鱼塘的不断扩容和生态的完善,必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2.北京证券交易所将成为“专精特新”战略落地的根本
最近政府高层频发提及“专精特新”,资本市场也随之躁动起来,有些人咋咋呼呼就说中证500“专精特新”的含量高,是个好标的!但事实真是如此么?
“专精特新”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在2013年7月工信部于《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截至2021年7月19日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
哪些企业能成为“专精特新”呢?观察深圳市申报“专精特新”企业细则,我们发现评选中有大量定量的指标,如下表: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再考虑到针对不同的营业收入体量为好企业量身定制细标准,“专精特新”企业的真实样貌可能和大家想象的差距很大,相比于中证500的成分股,大多数的“专精特新”呈现了更小资产规模、更小收入的特征。

我们根据工信部三期“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与A股上市公司进行匹配,在未考虑公司并购重组、母子公司等特殊情况下,匹配得出306家已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各批次中,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有88、128 和 90 家,各批次上榜企业均为创业板>科创板>主板。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们,只有306家被资本市场所覆盖,这些承载着国家战略转型的创新企业大部分还享受不到A股阳光的照耀啊!

从这个角度看,北交所的下沉不仅仅是三家证券交易所定位所致,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决定了他必然如此。当新三板伴随着一阵狂躁的风潮就销声匿迹后,对于北交所来说培育专精特新小企业的担子就更沉了。

我相信,北交所的设立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后续必然会有一系列与“专精特新”相配套的政策出台,这不仅仅是一个金融现象,更是一个国家战略变革、创新升级的关键,这是产业与金融双链条咬合后最重要的一个闭环。而我们也更应怀着热切的心情去等待我们的“佃制作所”出现。(一家日剧《下町火箭》中精于技术和创新的小微企业)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至于投资,我以为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小巨人,通过个股研究发掘投资机会并不现实,还是老老实实通过基金参与吧,我也相信很快第一只“专精特新小巨人”主题基金就会面世。

值得关注的是,代表着中小企业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今年以来都表现不错,这也许给后来的“小巨人”开了个好头。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美丽的开头,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灿烂的过程。
对我们来说,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什么?


3.写在最后
如果说这轮中国金融的变革始于2018年,那2021年才是真正动刀子的年景,刚性兑付的彻底被打破,惨烈的现实让之前的骑墙派都彻底明白了未来的方向。

有时候,作为一个曾经的非标从业者,我会幽幽的幻想着,这样一轮调整何时才是尽头?但经历过2021年,你我都会意识到,非标的年代彻底过去了,不是你自己洗心革面,便是时代把你抛之脑后,一个招呼也不打。

无论万科的忐忑,还是恒大的艰难,亦或是信托公司的苦苦维系,这都已经不是政府考虑的重点了,依托资本市场去打造我们的产业链,去凭借科技在国际分工上站得制高点才是一切思考的出发点,超过二十万亿的非标市场不被破除,又哪里有低成本资金去支持实业?这个现实,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是顺应这个趋势,还是固守原地,我想大家都有了答案。

以上文章来源于温和的强硬派 ,作者温和的强硬派



上一篇: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的AB面
下一篇: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这个方案值得一看!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