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可拆分流转,供应链票据与电子债权凭证有什么区别?
在供应链金融目前的探索与实践中,为了满足合规要求,票据、供应链票据、电子债权凭证已成为各大国企、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主流方式,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这几个业务的机会。同样是可拆分流转,供应链票据与电子债权凭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供应链票据会逐渐成为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工具呢?应该如何分情况使用这两种工具?
供应链票据&电子债权凭证区别一览
供应链票据是商业汇票,而电子债权凭证是基于应收账款债权产生的一种可流转凭证,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
1.适用法律不同。供应链票据是适用《票据法》,而电子债权凭证本质上是应收账款债权,适用《民法典》。
2.付款义务人及追索方式不同。供应链票据的第一顺位付款义务人是承兑人,但在承兑人未按时兑付的情形下,出票人及背书人均负有付款义务,持票人可向出票人及背书人主张追索;电子债权凭证虽然可实现多级流转,但市场普遍的电子债权凭证流转的标的是凭证项下的第一手债权,即一级供应商持有的对于核心企业的债权,因此,持有电子债权凭证的主体仅可向核心企业追偿。
3.流通场所不同。供应链票据通过接入票交所系统的供应链平台签发,票据的签发、背书等行为均基于票交所系统完成,因此可实现跨平台流转;电子债权凭证是基于单个平台的平台规则开立及流转的,因此无法实现跨链流转。
4.融资方式不同。供应链票据的融资方式主要为票据贴现及附票保理;电子债权凭证的融资方式则主要为保理。
5.无因性效力不同。供应链票据的无因性是法律赋予的性质,具有较强的执行效力;电子债权凭证通常基于核心企业的无条件付款承诺实现无因,但仍不排除出现核心企业因基础合同关系异议而拒绝付款的风险。
6.信息披露强度不同。供应链票据的信息及承兑人的逾期信息可通过票交所信息披露平台进行查询,承兑人到期拒付的信誉成本较高;电子债权凭证项下若出现核心企业拒付的情形,则无统一的信息披露要求。但是前不久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后,电子债权凭证的信息透明度将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何熟练地分情况使用这两种工具?
企业在选择适用供应链票据与电子债权凭证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下面整理了不同情况下的工具选择思路,供读者参考:
1.基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
供应链票据
适用情况
当交易对手为信用评级较高、财务状况良好、在市场上具有较高信誉的大型企业或核心企业时,供应链票据是较好的选择。因为供应链票据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核心企业信用等级越高,票据的流通性和融资能力越强。
原因:供应链票据以核心企业信用为基础,金融机构对其认可度较高,信用良好的核心企业开具的票据在市场上更易流通和融资,能有效降低供应商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难度。
电子债权凭证
适用情况:若交易对手信用状况一般,但处于企业长期合作的供应链体系中,且企业对其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有一定了解,电子债权凭证可作为选择。比如一些中小型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合作多年,核心企业虽非大型知名企业,但经营稳定,按时支付货款,此时使用电子债权凭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双方的交易权益。
原因:电子债权凭证可在供应链内部流转,即使核心企业信用不是特别突出,在封闭的供应链体系内,基于长期合作关系和信任基础,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流通和融资,同时可明确债权债务关系。
2.基于资金需求紧迫程度
供应链票据
适用情况:当企业面临紧急的资金需求,需要快速获得资金时,供应链票据更具优势。供应链票据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或票据交易平台进行贴现,流程相对标准化,资金到账速度较快。例如,某企业在短期内需要支付一笔原材料采购款,资金缺口较大,此时持有核心企业开具的供应链票据,可迅速到银行办理贴现业务,及时获得资金。
原因:银行对供应链票据的贴现业务较为成熟,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审批标准,且票据的流通性较强,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将票据变现,满足紧急资金需求。
电子债权凭证
适用情况:如果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是特别紧迫,且希望在供应链内部进行资金的灵活调配和管理,电子债权凭证较为合适。电子债权凭证可以在供应链上多级流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金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将凭证转让给其他供应商或进行融资。例如,某企业在收到核心企业开具的电子债权凭证后,发现自身资金暂时充裕,可先将凭证持有,待后续有资金需求时再进行融资或转让。
原因:电子债权凭证的流转和融资相对灵活,不受银行贴现时间和额度的严格限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凭证的使用时间和方式。
3.基于交易金额大小
供应链票据
适用情况:对于交易金额较大的业务,供应链票据更为适用。大额交易使用供应链票据可以更好地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降低交易风险和融资成本。例如,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设备采购中,涉及金额巨大,供应商收到核心企业开具的供应链票据后,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银行的大额贴现资金,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原因:大额交易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作用更为显著,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大额供应链票据提供融资支持,且票据的标准化和流通性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电子债权凭证
适用情况:当交易金额相对较小时,电子债权凭证具有操作简便、灵活性高的优势。例如,在一些日常的零部件采购交易中,金额较小但交易频繁,使用电子债权凭证可以简化交易流程,提高交易效率。企业可以根据每次采购的金额开具相应面值的电子债权凭证,方便快捷地完成交易和结算。
原因:电子债权凭证的开具和使用相对灵活,不受票据面额的限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小额、高频的交易场景,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难度。
—END—
文章来源:供应链金融,图片来源:网络。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第16期—江西南昌 | 央采委副秘书长刘阳一行赴江西南昌供应链金融企业调研交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