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金融科技打破传统供应链金融三重困境

【EFEC导读】王军表示,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将最终走向产业互联网的状态。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金融科技打破传统供应链金融三重困境

        传统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哪些困境?
 
        5G时代的到来将为银行带来哪些改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蕴含了怎样的机遇?
 
        6月11日,首届中原供应链合作发展联盟论坛在郑举办,论坛现场,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以“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为题发表演讲,对于以上问题发表观点。
 
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批量带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
 
        “最近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非常的热,一个月以内我就参加了多场类似论坛的讨论,这说明大家都想做这个事情。”从王军的切身体验,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在当下的热度。
 
        供应链金融为何成为当下热词?这与其本身的天然职能不无关系。
 
        据王军分析,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债权债务处理难的背后,其实某种程度上是金融机构征信难、征信贵、风险管控服务难。而作为金融机构服务供应链企业,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案。
 
        王军表示,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是推动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最终从根本上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军坦言,供应链金融并非新鲜事物,但是长期以来却发展缓慢。概况而言,阻碍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及多层次信用穿透难,使得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经营实际。
 
        二是银行放贷成本高。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交易,为了验证交易的真实性,金融机构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花费。三是风险识别、度量与管控难。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供应链金融行业内嵌的交易结构较难深入地解析,不能很好实现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的相互融合,风险识别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在严监管和不良资产管控压力之下,传统银行的风控体系难以有效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给中国带来一次利用新技术“变轨”实现跨越和利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实现跃迁的重大机遇。
 
        王军认为,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与传统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有望通过将核心企业信用多级传导和资金闭环运作方式,相对风险可控地批量带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
 
5G推动万物互联,未来银行“显形”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四张5G牌照,标志着5G商用时代的正式到来。值得关注的是,5G的意义不仅是移动通讯层面的升级换代,同时,伴随5G万物得以更广泛、紧密、智能、安全地连接在一起,未来银行也将不断“显形”。
 
        “未来银行可以利用‘5G+物联网’,通过海量多样的相互关联的物品数据,实时掌握贷款客户的行为特征,提升授信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王军说。
 
        他表示,对于银行而言,5G能带来五大方面改变。
 
        一是创造全新客户体验。基于5G的能力,银行可以更顺畅地将远程服务、智能语音交互功能运用到手机或智能设备上,有效优化业务服务流程,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即使不到线下网点也一样能获得优质的服务。同时,银行可利用AR、VR等沉浸式技术提供新型场景化服务体验,创新银行与客户交互模式。
 
        二是连接“智能物”客户。未来,“智能物”将成为社会的一员,并成为银行的客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设备都会具备与人、与其他智能物交互的能力,可以向金融机构发起支付、结算、投资等多样化服务请求。
 
        三是智能化嵌入风控。在5G 技术的推动下,大量人、智能物被接入到互联网,并产生丰富而真实的数据,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合一”。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将风险管理嵌入企业经营生产流程,实时掌握客户的风险动态,为风险管理和风险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
 
        四是跨越创新普惠金融。借助5G技术,银行的服务可以延伸到更多地方,满足小微、三农、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诉求,克服地域分散、信息不对称、风险可控性差、服务成本高等问题,扩大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全面践行普惠金融之路。更进一步,银行可借助5G和物联网掌握客户的一手经营数据,输出银行的数据分析和财务管理能力,扶持小微客户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前做好资金准备。
 
        五是金融服务将更加便捷安全。基于5G网络的技术特性,以及网络切片、能力开放两大创新功能,银行可以实现数据中心与分支网点之间,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按需互联。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创新应用,未来,无论是渠道接入还是业务管理的连接模式,都将突破传统固定的专线接入模式,更多地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更加灵活的接入,更好地满足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需求,提供有效通信保障。
 
尝试新技术,引导更多资金回归实体
 
        “对于利率市场化时代急需转型的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成为渗透和服务中小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战略抓手。”王军说。
 
        面对供应链金融的机遇及挑战,始终保持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主动尝试新技术应用,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对此王军提出了详细建议。
 
        首先,商业银行应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垂直整合供应链金融,满足供应链中大部分企业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日渐丰富和融资渠道多元化趋势的出现,商业银行也应建设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金融服务协同效应。
 
        其次,打破原有信贷业务的风控运营模式和制度限制,从原来传统的作业手段过渡到基于金融科技的手段,积极建立互联网模式下新的交易监控和风险管理体系,也是商业银行自身调整的途径之一。例如,充分应用大数据,通过对供应链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监控,建立一套完善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和风控体系。
 
        王军表示,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将最终走向产业互联网的状态,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商业银行应更好地发现和搭建场景,对接融入场景,为场景服务,最终让科技赋能于产业、服务于产业,引导更多资金回归实体、服务实体,推动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提升供应链的价值。
 


上一篇:饿了么CEO王磊:本地即时配送还远远没有到收割变现的时候
下一篇:丁俊发谈供应链金融的三点感受和五个观点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