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区块链不能解决产业供应链中所有存在的问题

【EFEC导读】区块链一方面是促进交易效率提升,建立交易信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向,另一方面其作用的发挥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宋华:区块链不能解决产业供应链中所有存在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区块链成为了管理领域的热点,全社会都在探索区块链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供应链运营中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商业信用,实现可追溯,提升产业供应链的效率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然而,随着这一技术成为了经济热点之后,一股追捧浪潮席卷着经济领域,以至于很多观点认为,只要实现了区块链,就能解决当今管理领域中,特别是产业供应链中所有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信用问题。
 
        那么,区块链究竟是炒作,还是真的能提升供应链效率?它究竟是如何提升效率的?目前运用区块链存在哪些障碍和挑战?当时闻及这些问题,感觉需要从区块链的本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块链的应对思路,区块链技术落地需要关注的问题来冷静、理性地探索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同时也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难以篡改、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上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协调智能合约的执行和生成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有两种常见形态--——公有链和联盟链
 
        其最大区别在于身份和权限管理。在公有链上,任何节点成员都可以入链并获得相同的操作权限;在联盟链上则需要专门机构审核许可,发放证书,不同身份的节点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公有链一般适用于对权限、身份管理要求较为宽松的场景;
 
        而联盟链可以根据业务场景设计出不同的网络拓扑架构,实现完善可靠的权限管理,满足更加多样的需求。考虑到供应链网络应用的自身特点,一般说来有权限身份管理的联盟链技术更加适合供应链网络的各种应用。
 
        具体而言,联盟链技术主要由共享账本、智能合约、机器共识以及权限隐私四大类技术构成。
 
        共享账本中以链式结构存储了交易历史以及交易以后的资产状态,每一个区块的哈希将作为下一个区块的数据头,如此一个一个的串联在一起。
 
        由于各个有存储账本权限的节点和相关方有相同的账本数据,于是通过哈希校验可以很方便的使得账本数据难以篡改。
 
        智能合约描述了多方协作中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这些规则和流程将会以代码的形式部署在相关参与方的背书节点中。智能合约将由一个内外部事件来驱动执行。
 
        机器共识保障,在分布式网络中,各个相关节点按照同样的顺序来执行所接收到的交易。这些交易都会通过智能合约所代表的逻辑来执行。最终保障在各个账本中所记录的交易记录和交易结果一致。
 
        所有加入区块链网络的人、机、物、机构都经过授权得以加入联盟区块链网络。隐私保护保障共享账本的适当可见性,使得只有一定权限的人才可以读写账本,执行交易和查看交易历史。同时保证交易的真实可验证性,保证交易可溯源性,保证交易不可抵赖性。
 
        从商业角度看,区块链可以帮助供应链网络更方便的管理共享的流程规则和数据,从而使得供应链网络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之间更好的进行共享,互信以及价值交换。
 
        从法律角度来看,其交易可溯源、难以篡改、不可抵赖、不可伪造的特性,能使人、企业、物彼此之间因“连接”而信任,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
 
        当监管部门以联盟节点的身份获得审阅权限模式介入的时候,由于联盟内相关节点的可见性,可以使得监管部门可以非常方便的实施柔性监管。
 
        通过区块链技术介入到供应链网络,可以形成核心企业内(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到服务,到回收的上下游的数据共享价值链),核心企业间(生产运维经验分享的价值链)互信共享和价值交换,进而提高企业在网络化生产时代的设计、生产、服务和销售的水平。具体来讲,产业供应链运营中存在的几个难题可以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思路。
 
        第一,产业供应链往往面临着层级多级化的状况,纷繁复杂的环节以及相应的运作,会使得流程不清晰、不明确的状况,进而产生交易的低效率和成本,而区块链可能带来的价值在于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参与方之间资产、物权、货权关系的变更以及资金的流动的过程的中间可追溯,实现流程行为和过程的透明;
 
        第二,产业供应链管理要素繁杂,单证、票据等的唯一性往往难以保证,区块链技术通过多参与方之间建立分布式可信的账本来记录流程的所有中间环节以及其所涉及的电子票据,以保证电子票据到流程执行状态的可追溯和多方可验证性;
 
        第三,传统的供应链面临着各个主体的行为不一致,进而导致低效率的问题,而区块链通过一致的智能合约来刻画流程执行的各个环节,并由参与方各自执行智能合约,并对合约执行结果进行一致性的共识后写入各自账本以保证流程执行状态的一致性;
 
        第四,产业供应链涉及到众多异质化主体,信息垄断、信息欺诈,中间环节过多会造成利益侵占,而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记账和密码保障了信息的公正和平等介入,进而促进了多主体之间的信任,大大降低建立信任所付出的长期代价。
 
        然而,区块链上述提升产业供应链效率和效能的特点,要能真正落地仍然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和障碍。
 
        首先,要实现产业供应链全程可追溯,仅仅是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只能保证票据和单证的流转状态,而无法保证票据和单证映射的资产状况,换言之,如何将资产真实的状况与交易行为、票据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货物的全程可追溯,要实现这一点没有IoT、AI等技术的配合,区块链本身是难以解决的;
 
        其次,区块链通过不可篡改实现交易的安全一定是建立在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基础上。
 
        换言之,区块链能保证上链数据的可靠与不可篡改,但并不能保证上链数据的真实,一旦数据源本身就存在缺陷和问题,就很难期待区块链能发挥巨大作用,这也就是国际上认为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存在“garbage
 
 
        in, garbage out”(无效数据进入,无效结果输出)问题。
 
        第三,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交易过程自动化和交易效率高效实现同样也有个前提和需要探索的问题,即一定是建立在共识机制和共识算法的基础上,而目前中国产业供应链之所以难以建立和顺利推进,其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就是形成不了一致性的共识,这一问题不解决,就较难谈及区块链对交易效率提升的作用。
 
        而且,即便是有些产业联盟链实现了这一目标,也需要探索是否会因为某些核心企业构建的联盟链集中度过高,而产生“控制捆绑”(即中小企业被核心企业建构的权限、规则等禁锢或束缚产生被控制状况)或“供应链隔离”(核心企业可能只会邀请部分关系紧密的主体参与构建,而其他企业因为被排除在外,无法实现区块链带来的正面效应)问题。
 
        第四,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记账实现信息数据的公平介入,也面临着隐私安全问题,即过多的透明反而增大隐私安全风险。
 
        事实上,在产业供应链运营过程中,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愿意将各方面的运营和交易数据都上链,这就使得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所实现的数据信息公平和效能有所减弱。
 
        一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是帮助各方建立私有链,再根据交易需求将各方私有链上的数据信息放置在联盟链上,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数据信息的对称性受到影响,特别是在校核交易真实性方面面临挑战。
 
        因此,从上述理解可以看出,区块链一方面是促进交易效率提升,建立交易信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向,另一方面其作用的发挥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没有其他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没有整体管理规范和供应链体系的建立;没有包括监管方、行业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区块链价值的实现就会变得遥遥而不可及。
 
        也正是因为如此,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需要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和发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炒作和追捧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专家访谈|丁俊发谈中国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
下一篇:卫哲:2020年,是产业互联网最危险的一年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