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能直接做供应链金融,只有和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才能做好

在中国做供应链金融,最早的是银行,特别是当时的深发展银行,在全国可谓名声骚动,当时还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出版了一本非常经典的供应链金融著作《供应链金融》,这本书从金融的角度可以说到目前为止都达到了顶峰,还没有人超越。但是后来随着平安保险并购深发展银行更名平安银行后,其战略转型往个人客户转型,供应链金融业务就放弃很多。除此之外,其他银行也因为应收账款融资虚假贸易、存货融资重复融资、、等原因出了很大的风险,纷纷退出这个领域。

这些年供应链金融又火起来,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很大方面原因是核心企业深度参与、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公司、产业互联网公司的参与、科技工具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核心企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公司、产业互联网公司背后的资金方大多数也是银行。

随着国家对供应链金融政策的支持、加大银行对小微企业投放目标的考核、对房地产行业和城投的调控、加上与以上三个链主的不断合作,各个银行又都纷纷想进入这个领域,开发了很多的产品,使用了很多科技的工具。很多银行不满足与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总想利用科技工具直接做供应链金融,掌握供应链金融的主动权,去掉中间商,挣更多的钱。

通过我们对目前中国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银行很难直接做供应链金融,必须要和与有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才能更稳妥、更安全、更有效。

01

银行不能经营实业,无法直接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

我国的《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这个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得知银行是不能经营实业的,不经营实业会导致以下结果:

1、银行不了解产业,无法支撑供应链金融业务;

了解产业,是做供应链金融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产业的分布情况、运营情况、交易情况、各类供需、各种影响因素等等,而且这些产业信息,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变化的。其实即使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或者人,要说多了解这个产业链的全部其实都不容易,因为毕竟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特意专门研究搜集整理,也只能是了解一点皮毛或者自己做的那部分而已。

在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银行只做一个行业,专营一个行业这也不符合银行经营和风险惯例的逻辑。之前银行也主要是从事对政府、国有企业、大企业、不动产抵押的贷款,做这些业务其实不需要银行对产业了解有多深。一些银行也会设置行业的事业部,但基本也是了解个大概,广度、深度、细度不够。

那么银行会不会专门搞一批人专门研究各个细分产业呢?答案是否定的,是不可能的。其一,要把一个产业研究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银行做那么多产业,不可能都研究透,银行大量的精力还是要放在经营金融业务上;其二,银行的股东绝大多数都是国有,董事会、行长、各分行行长、支行行长都是职业经理人,今年干明年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每年的考核目标是实实在在的与报酬、职位是相关的,这些职业经理人不可能为了长期发展,天天研究产业,不研究业务不研究如何完成考核目标的;其三,在银行工作习惯的人,都觉得自己高大上,很难去产业里、企业里那么细细的了解他们是如何经营的;而且每个产业链都是跨地域,中国这么大,也不可能天天全国到处跑;其四,因为不实际参与到产业链里,只从外面了解,很多下面的、见不得光的信息也了解不到。

那么银行用科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工具是不是可以了解产业呢?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些科技工具能起作用的前提是,有数据来源,来源要真实,银行去哪里搞这些真实的数据?那能不能让产业链供应链的各个主体把这些科技工具例如区块链、物联网都用上,这样就有数据了呢?这是不可能的,其一,目前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很差;其二,这些数据都是企业商业秘密,不可能为了一点贷款,把企业所有数据都给你,也不可能为了一点贷款,一直用某个银行的这些所谓科技产品。

2、验证不了贸易真实性,控制不了资产;

因为银行不能经营实业,不能做贸易,经营物流,所以没法自己审核买卖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只靠到融资方企业那里调查、审核合同、单据、发票这些是不可能验证贸易真实性的。特别是国内贸易,造假是相当的容易和低成本。国际贸易好很多,因为最少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海关等行政部门审查、加上海运等主体的深度参与,造假的概率比较低,通过合同、关单、提单、税单、发票、外汇单等资料大概率是可以验证贸易真实性的。

因为银行不能经营实业,银行自己也不可能持有货权,只能采取质押、抵押等方式对货物进行担保放款。自己不能经营物流,只能找第三方的物流公司进行看管。中国绝大部分物流公司只是个出租仓库的,能把东西看住就不错了,对货权是谁的、货物是什么规格、型号、用途、检验等这些东西根本不懂。

3、客户到期不还款无法高效的处置资产;

银行不经营实业,自然就没有和实业公司有贸易交易往来。存货融资,到期客户不拿钱赎货,银行自己根本不能再最短的时间内处置不了货物。一些银行也会采取和一些合作方建立联系,签订合作协议,帮助处置货物,但是因为与合作方灭有其他往来,只有到时候客户不还款,才让合作方处置货物,其合作方的处置效率、处置能力,都有待商榷。还有就是存货融资,都是企业需求,企业采购不是有价格优势人家就买,企业采购决策流程长、复杂、理性、关系等多方面原因,都会导致货物处置漫长,处置时间漫长可能会导致货物质量发生变化、价格下跌等外部原因,无法处置。这也是很多银行放弃存货融资,只做核心企业反向保理的原因。

02

银行科层制组织庞大,无法满足供应链金融业务需求

银行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没有之一。因为我们国家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占社会融资的一多半,虽然国家一直在发展股权的直接融资,但相比银行融资规模来讲,还是有限。国家通过银行创造货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给银行设定各种其他考核指标等措施进行宏观调控。还有银行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功能,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国家对银行都是严格的管制。银行为了监管机构的各项要求,必须要配备强大的团队。银行经营的业务也非常的多,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对公、对私业务,还有很多同业、衍生业务等等,形成了总行、分行、支行等严格的科层制的组织体系。除了以上原因外,银行的客户群和业务,也主要围绕政府、国企、大企业、不动产抵押等进行投放资金,科层制也完全能够支撑这些业务。可以说银行的庞大科层制的组织体系不仅满足了监管的要求,也符合了业务的需要。

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传统之前的政府、国企、大企业主体授信及其不动产抵押等标准化资产授信不同,供应链金融融资主体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业,资产绝大部分也都是非标的动产和权利,主要包存货、设备、预付账款、应收账款、仓单等,中小微企业这些资产的融资特征主要是小、散、频、急、快,就目前银行的组织体系,很难适应这些基于这些资产融资的需要。为了这些小规模的非标业务,更改目前的组织体系和流程是不可能的。

03

供应链金融是场景金融,最核心是供应链场景

供应链金融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词,最早从贸易金融、物流金融延伸过来的。与传统的贸易金融、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还是与他们有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供应链的场景。其实是供应链管理的场景。什么叫供应链管理的场景呢?在供应链的多方交易中,有一个链主对整个供应链有组织、有计划、有协同。链主主要是实际参与产业供应链经营的核心企业、供应链服务公司、产业互联网公司等机构。链主在供应链中,能够搜集交易数据、能够协同各方核心主体。

在供应链场景中,不仅有负责组织的链主,还有基于交易产生的数据、有信用、有信任、有需求。这些其实都是开展供应链金融最核心、最基础的东西。脱离了这种供应链的场景,东一笔西一笔做个保理、做个存货融资、做个融资租赁,我觉得都不是供应链金融,最多是贸易融资。所以,我经常和这些链主说,一定要好好经营供应链场景,不一定非要自己去搞个金融牌照进行资金投放,和银行合作就好。自己投放规模做不大,出了风险自己也承担不起。

那么银行能不能成为链主呢?答案是否定的。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银行不能经营实业,既不懂产业,又不参与供应链,无法组织和优化供应链各主体完成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销售、逆向等这些供应链经营行为。银行能不能利用科技构建供应链场景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科技只是工具,它本身需要场景。只有科技,也同样无法组织和优化供应链的那些行为。科技只有在链主的组织下,让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上链,然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些工具,科技才能产生价值。

04

供应链场景的链主能够帮助银行做什么

供应链场景的链主,他们不是银行,更不是金融机构,他们不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约束,可以经营实业,可以做贸易,可以做物流,可以做供应链服务。他们都是深度参与产业供应链中,像链主之一核心企业,就是依靠自己强大的需求,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上下游企业与其进行交易,像链主之一供应链服务商或者产业互联网公司,为企业提供代理采购、虚拟生产、物流、代理分销、政务代理等一站式经营服务。供应链场景的链主,通过实际参与产业供应链中,获得数据、了解产业、控制资产、也能处置资产,这些正是银行所需要,自己所不能做到的。

他们能够为银行提供以下服务:

1、向银行推荐有金融需求的客户;

供应链场景的每个链主,周围都有很多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在经营中,都会遇到金融的需求,链主可以根据银行的偏好,把客户推荐给银行,帮助客户做市场营销。

2、向银行提供产业数据及客户交易数据;

因为链主深度参与产业链、企业供应链之中,所以非常了解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分布情况、市场状况,及企业的经营情况等,积累了非常多的产业和客户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根据银行的需要向银行提供。

3、验证贸易背景真实性、识别和看管货物;

链主之一的核心企业本来就是贸易的一方,另一个链主供应链服务商通过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采购、生产、物流、分销等服务,都非常容易的能够帮助银行验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除此之前,供应链服务商因为从事物流,还能帮助银行识别和看管货物。

4、帮助银行处置存货、设备资产;

融资客户到期不拿钱赎货,链主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帮助银行尽快的处置这些货物或者设备。因为链主长期与很多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交易,建立了很深的渠道关系,因此相比银行,处置资产效率更高。

5、为融资企业在银行融资提供担保增信;

链主之一核心企业从事供应链金融,如果做其供应商融资,可以把自己强大的信用传递给信用差的供应商,银行对供应商融资,核心企业相当于为供应商进行了担保增信。

6、为银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以上服务,加上科技工具的使用,链主极大的提高银行做业务的效率,降低了操作和交易成本。从而可以实现一个企业放款一个亿和几十个企业放款一个亿同样的成本和效率。还可以快速的完成监管部门对银行的小微企业考核指标。

05

银行与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对供应链场景的链主要有严格的准入;

银行与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要对链主有准入管理。包括链主对产业、企业等了解程度、数据的真实性、处理数据的能力,链主自身的股东背景、实际经营情况、科技工具的使用状况、供应链金融专业性及经验等方面都要进行考察和审核。链主虽然能够帮助银行防范风险,但如果审核不严,链主也有可能成为风险的来源方。

2、对真正金融需求方授信,不要对链主授信;

这点主要针对供应链服务公司或者产业互联网公司的链主。银行和这类链主合作,并不是这些链主缺钱,而是他们的上下游企业或者服务的客户缺钱。直接给链主授信的缺陷是,其一,链主可能把资金挪用;其二,链主出现风险后,资产不能隔离;其三,链主是普通企业,授信额度有限;其四,链主如果自己没有金融类牌照投放资金可能会涉嫌非常经营。所以银行要对真正的融资企业授信,不要对链主授信。

3、银行与链主合作,不能做甩手掌柜;

链主可以帮助银行做很多事,包括了解产业、介绍客户、验证贸易真实性、看管货物、及其他一些业务操作,但是并不意味着银行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什么也不管。或者是刚开始还深度介入,随着合作的时间延长,信任度的提升,很多银行就什么都不管,都让链主来做。即使有链主,银行也不能掉以轻心,该检查的检查、该抽查的抽查,防止链主有赎回或者链主作假。

4、做好融资客户资产与链主资产、其他企业资产隔离

链主除了与银行合作金融业务外,自身还要经营其他业务,特别是供应链服务公司、产业互联网公司这类链主,银行对客户授信,链主去做资产服务,一定要想办法让客户资产与链主自己资产进行隔离、还包括链主其他客户与银行融资客户的资产隔离,包括法律隔离、账户隔离、实际控制隔离等。以免资产混同,链主自身出问题或者其他客户资产问题,传导到银行的融资客户资产。

06

银行只有与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才能把供应链金融做好

通过对银行不能经营实业、组织缺陷,供应链场景链主工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银行直接做供应链金融是不可能的,因为银行不能经营实业成不了链主,没有了供应链场景,其实就是东一笔西一笔的贸易金融。这样做成本高、风险大、效率慢,这类业务慢慢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中规定,坚持市场主体的专业优势和市场定位,加强协同配合。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仓储及物流企业、科技平台应聚焦主业,立足于各自专业优势和市场定位,加强共享与合作,深化信息协同效应和科技赋能,推动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生态化,提高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推进产业链条信息透明、周转安全、产销稳定,为产业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延伸拓展能力提供支撑。

从国家的监管机构层面,也是支持银行与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银行只有与供应链场景的链主合作,才能高效率低成本的长久的把供应链金融做的越来越好!

以上文章来源于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 ,作者鲁顺



上一篇:关于工业互联网,我说点能听懂的(一)
下一篇:物流地产私募基金模式全面解析,以物流仓库之王普洛斯为例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