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物流企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过去一年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李忠心发现,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两位数的货量下降,那些追新能源、光伏风口的物流企业基本都在亏钱,大批出海的玩家都在被割韭菜。这背后的原因,是长期行业红利驱动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投机思维;而遇到增长瓶颈后,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哪个行业好做。今年,物流企业应该着重寻找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并持续修炼内功。
 
近日,运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忠心进行以《请回答2024:行业变革的几大判断》为主题的演讲,给身处“迷雾”中的物流人分享了行业的判断、未来的预期,并提出了物流企业该如何在新周期下进行决策和战略布局的思考。
 
2024年物流企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以下根据李忠心演讲内容整理编辑(有删减):
 
去年与大家交流下来,我感觉业内无非在讨论几个问题。
 
第一,对当前的判断:2023年有越来越多的“非共识”,多数人说不好,也有人说好,行业到底是怎样的?大家对未来有很大的期望,都在问2024年会变好吗?货量会回暖吗?
 
第二,对未来的预期:2024年整体经济会变好吗?货量会回暖吗?
 
第三,对变化的应对:现在每个人都在喊出海,搞新能源搞增量,这对在座的各位是不是机会?我们要不要参与?
 
实际上只要大家都喊着去干的时候,进去的绝大部分都是韭菜,这是被过去无数行业验证过的结论。
 
第四,有哪些可以立即做的:听了很多大道理、大方向,怎么才能低难度行动起来?
 
接下来我将会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几个问题:首先对2023年做一个总结,然后思考这些具体政策该如何落实,最后是未来应该怎么办。
 
首先判断货量需求的大环境增减。
 
整体货量一定是下降的,而且是两位数以上的降幅,在10%到15%之间(运联研究院抽样调研数据)。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变化,重灾区甚至是面临拦腰斩。原来营业额能够做到五六个亿的服务外资消费品的物流企业,今年可能会收缩到两个多亿。即使他们在客户那里的口袋份额没有缩减,但营业收入下降30%以上也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从日化、建材、家居、家电,到房地产和高端制造业……各种领域都在下降,但也有少数领域实现了强制性增长,比如新能源群体、制造业出海和连锁餐饮行业。(新能源分类下的)光伏的装机量增长达100%,但它对物流企业来说这是不是好生意,还是要打个问号的。
 
其次,讲到物流行业的整体表现,仍然有些领域在增长。
 
快递行业、快运行业和跨境电商物流在重压之下还是取得了一些好成绩。2023年,跨越速运货量增长40%,中通快运增长20.3%,顺丰快运增长15.1%;还有一些企业实现了利润增长:德邦快递增长50%,安能增长100%。
 
虽然去年大家的体感都不好,但大公司在痛苦中还是收获了不错的结果。
 
接下来,讲到竞争格局。
 
原来大家都在讨论大公司跨界搞多元化扩张,但过去的一年实际情况恰好与之相反:巨头在持续聚焦,反而是中小公司在失焦。
 
像京东物流这么大的公司,快运却是亏损的,现在被剥离给德邦运营;菜鸟聚焦国际业务,降低其它业务的投入;顺丰速运卖了包括丰网在内的一些不赚钱的业务,选择持续聚焦时效件。
 
而一些中小型公司,他们每天都在研究要不要搞新能源、电池和光伏;国内业务都还没做好的时候,却大范围进入国际业务;还热衷于研究新能源、新技术,并把它们当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伴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过去一年整个市场运费普降10%左右;华东略多,下降12%左右,华南则稍微低一点。同时,仓库租金价格下降超过30%,很多准一线城市仓库的每平方米租金价格,已经从1.3元降到0.6~0.7元。
 
冷库的空置率也大幅上涨,天津、上海等地的冷库空置率已经超过了40%。所以,今年很多人咨询我要不要投资冷库的时候,我都会建议他们一定不要做。虽然大家都在讲未来会实现消费升级,冷链在产业链中的占比将会持续提升,但当前入局肯定是死路一条。
 
知道了行业整体情况之后,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这些问题?
 
大家都说整个行业现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2024年的货量将会持续下降,未来几年大盘情况不好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实。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呢?让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逻辑推演。
 
一个确定的事实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物流单位GDP的货量一定是持续下降的。大家可能会疑惑,每年国家公布的GDP还在持续增长,为什么货量一直在下降?这是因为GDP增速很低,并且单位GDP能够产生的货量一直在下降。这就导致总体需求持续下降。
 
第二个确定的事实,是产能供给侧产生了物流的刚性,跨界又给物流业带来了弹性。产业链的大客户端能够提供给物流领域的产能,远超过实际运力的产能。因为共用同一车队的几个客户,带给这些车队的其实是两份“供给”。所以,跨界就会产生供给弹性,会导致供给的持续增加。也因此,供给增长的幅度远大于实际产能增长的幅度。
 
也就是说,现在物流行业的产能已经过剩,如果物流企业都去跨界,将会导致产能更加过剩,物流人的生意将会越来越难做。
 
其次,我们再来讲一下行业红利。
 
去年,每个老板找我的时候问的第一个问题从来不是怎么努力把活干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是都在问哪个行业好干、哪个行业有好机会。大家几乎都是机会主义者,可以享受更多的是行业红利,但时长非常短。比如光伏产业,经历了这一两年的发展就已经尸横遍野了。
 
我认为,超过95%的企业过去都没有选择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壁垒,他们的盈利全部来自于行业红利。但是,行业红利的周期会越来越短,企业商业模式的壁垒才是赢得竞争的核心。
 
第三点,实现商业模式的成功要走完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个环节的完整步骤。
 
90%的企业老板,不论是给客户还是企业内部员工讲述商业模型的时候,都只讲价值创造,却忽略了价值评价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的过程中,双方对价值创造的比例几乎不可能达成共识,所以,价值评价这一关永远都过不去。
 
物流企业一定给社会创造了很多价值,包括安全、司机体验等各个方面,甚至已经有很大比例转化为商业价值,体现在油耗、燃油成本和空驶率的下降等方面,但在价值评价的时候会产生很大歧义。这就导致很多物流企业在价值分配的时候分不到自己应得的比例。
 
价值评价这个重要环节中我们应该关注:怎么评价?用什么维度评价?能不能和产业链上这么多人达成一致?分配收入的时候用什么标准?
 
接下来一个重要观点,是普适性的改进和差异化的优势。
 
我认为,像国家降税、新能源车增多后能耗成本下降这类普适性改革措施,不是需要大家特别关注的方面。你可以搞,你的同行也可以搞,这个事情与我们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无关。
 
我今年辅导了一个物流公司的融资,他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家物流企业要通过用新能源车做大宗运输的方式,改变整个行业的成本结构。
 
我告诉他,假设新能源的普及能够把整个行业的成本降下来,很多人都能参与这个行业的红利分配:从最上游产煤的货主,到接下来的物流公司,到租车公司,再到电池厂和主机厂。一共就产生这么多红利,大家应该怎么分?可能最后货主分一点,电池厂分一点,主机厂都分不到,你更分不到。这才是最真实的情况。
 
所以,像结构性改进带来的降本效果一样,所有普适性改进产生的行业红利与大家都没关系,企业真正形成的差异化优势才是他的核心竞争优势。
 
大家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受益于科技进步带来的行业改进周期性很大,可能每十年或二十年才会发生一次,但能享受到这个红利的人一定不是我们物流企业,而是另外一群搞技术的人。你和你的同行只能将其做到及格线水平,做不好肯定是负分,但做的好也并不会加太多分,它只是一个标配。所以,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生产力,但不是单个企业的生产力。
 
很多老板和我讲各类技术是他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说“你们一定不要骗自己”。那些所谓的新能源物流车、ESG、物流科技的进步和大家没有太多关系,我们只要用好就行,不需要投入那么多精力,何况你并没有研究得很明白。当一个事情没有门槛的时候,它就不可能构成结构性的机会。
 
最后,给大家提一些关于2024年的建议。
 
我认为,大家的核心关注点还是应该放在模型的差异上。不同类型的物流公司之间,竞争要素差异很大。比如,我们讲供应链服务的时候,真正满足条件被客户允许提供所谓的供应链服务价值的企业,一定只有第一象限(如下图所示)的垂直合同物流企业,他们占整个市场不到10%的份额。
2024年物流企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几乎所有的合同物流公司,都落在“普货合同物流”的象限内。那些靠信息差、特定关系和资源管理网络成长起来的合同物流公司,想提升核心竞争力也需要有一定的方向:要么往下游延伸,把自己的业务做得更重一点;要么就往深入的垂直方向去做。如果选择从第三象限往第一象限去搞,步子就迈得太大了,因为这两大类型企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其实是不一样的。
 
快递、快运公司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很强,他们虽然和普货合同物流公司都在物流大分类下,但却是两个不一样的群体。
 
上图中,我们列出了每个领域里面的竞争要素是什么,我们在竞争什么东西,我凭什么能够胜出。
 
大家都看重的价格只是一个表象,背后都存在底层逻辑。比如说,网络效应的门槛特别高,假设它是100分;那么,规模效应和垂直物流的专用资产、专用流程、专用行业知识,只能是60~70分;普货的非网络物流型企业门槛只能保持20~30分。
 
所以,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假如我们做的就是普货合同物流,那么我们的核心壁垒就是信息差、特定关系和资源管理能力。
 
去年大部分搞光伏的物流企业都亏钱了,但我认识的一家服务非上市光伏企业的物流公司,能够一车赚一万,他们靠的就是信息差+特定关系。不同的模型的差异很大,所以大家的关注点不能一味地讲今年怎么用一个策略去做,还是要把自己放到对应的象限去看。
 
怎么马上落地?我送大家四个建议,放弃幻想,面对现实,今年的体感肯定不会变好。
 
首先,大家要关注利润和现金流,将自己的收入增长指标降低10%。
 
第二个,至于要不要出海,我建议非必要不出海。当所有人都在聊出海的时候,你出去以后大概率是韭菜。跨境是少数人的游戏,已经有很多人在那个市场深耕很多年了,你凭什么进去跟他们竞争?所以我讲大家要谨慎参与,除非有大哥带你。
 
第三个建议是谨慎跨入新领域。除非你的领域你实在干不下去,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否则请谨慎跨入新领域。
 
每个圈子里面都会有一些“坑新手”的项目,新人一进去投一两千万,最后哭爹喊娘都拿不回来。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谨慎跨入新领域,做好自己的基本盘。对客户、品牌方和渠道方都了解,就不会有太大的坑,杀猪的时候也杀不到你。
 
最后,提升自己更多的核心能力。我一直非常反对大家太多地研究客户,因为客户产生价值之后我们不一定能够参与分配。一定要多研究同行,这些企业只要能存在,一定是有钱可赚,比这个赚钱的人做的好一点点就可以算是行业翘楚了。价值创造以后不一定能构成商业模型,因为客户提出的很多观点都是伪需求。
 
我们要多问一问同行,多和同行对标,找到合适的经营模型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持续修炼我们的内功。
 
以上是我给大家提的几点建议,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运联智库,作者:运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忠心,图片来源:网络。
上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大家思考,并不代表EFEC产链网的立场和观点。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4年物流企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上一篇:中国物流集团科技创新部总经理张晖:数字科技驱动中国物流集团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工行网络融资中心李幸:供应链金融下半场的未来可能的3个特征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