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距离一家科技公司还有多远

【EFEC导读】如今,当平安迈入第四个十年,平安联席CEO陈心颖表示,未来十年,平安要转型成为科技巨头。
 
平安距离一家科技公司还有多远

        金融公司中国平安正在努力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今年是中国平安成立的第31年,平安的第一个十年,以保险业务起家,第二个十年转型成一家金融公司,第三个十年,开始将科技融入到金融业务中,开辟新领域。如今,当平安迈入第四个十年,平安联席CEO陈心颖表示,未来十年,平安要转型成为科技巨头。
 
        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是最近几年商业世界的热潮。新技术趋势围绕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平安已经在积极布局,以平安的主要业务线为例,平安银行在2016年确定了科技引领战略,AI客服打通所有客服流程;平安证券主推智能投顾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客户与股票的智能匹配;成立于2014年平安好医生,主打AI医疗,该公司2018年财报显示,已经累计4.07亿次AI医疗咨询。
 
        此外,从平安集团其他业务线的零星布局,也可看到这家金融巨头的科技野心,从2013年开始建立云平台,截止2018年,已经有80%的系统完成了上云。
 
        今天,用技术升级业务已经成为主流,但有技术实力,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用技术赚钱,也就是“科技赋能”。
 
        平安也已经在进行科技赋能,将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给其他公司,在这条路上,刚刚起步的平安面临的不仅是金融公司的挑战,还要直面大量已经在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科技公司。
 
加码技术
 
        作为一家金融巨头,平安的技术转型有其独特优势。一是有足够充足的资金,中国平安(601318,SH)的最新市值达到了1.6万亿人民币,2018年财年总收入9768亿人民币,净利润1074亿人民币。2018年,平安在所有A股公司中,营收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及中国建筑);净利润排名第五(前四名为四大行)。
 
        大体量的收入和盈利规模,意味着有足够的实力进行科技投入。陈心颖称,未来五年,平安将继续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1000亿。
 
        从人才配置上,能看出平安的“财大气粗”,截止目前,平安已经有超过1000名科学家,研发人员2.9万名,8个研究院,51个实验室。
 
        平安的主营业务为金融,金融是目前所有行业中,最依赖数据和技术的领域。平安证券经纪业务部总经理于翔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到,没有科技,今天的金融业务都无法开展。
 
        于翔90年代进入证券行业,当时交易一支股票的流程,今天看来无法想象——客户需要亲自到交易所门口排队、存钱,然后手工填单,填完交给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照表单进行手工记录,再拨打电话给场内的交易人员,交易人员再进行录入、委托、买卖。
 
        今天大部分的交易在手机上点一下就可以完成。于翔说,“中国有一亿股民,只有20万证券服务人员,如果没有科技,根本无法服务这么多客户。
 
        金融业务给平安的技术积累提供了沃土。数据是技术进步的核心,金融业务就是数据的业务,平安手握大量的历史交易数据、市场变化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过去,金融服务人员就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现在,机器可以完成这一工作,可以完成的更好。
 
        在风控环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分析十五分之一秒内的面部肌肉动作,以此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再通过深度分析客户数据,来智能匹配合适的投资项目,曾经只有富豪才能享受的私人定制财富管理计划,可以通过机器人,提供给更大范围的客户。
 
        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拥有足够多的结构化数据,大量的算法初创公司,由于缺乏数据,业务难以落地。
 
        “平安的技术推动,是自上而下的。”平安银行零售科技CTO储量告诉《财经》记者。
 
        2018年底,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在元旦致辞中提到了一个新变化:集团品牌标识从“保险·银行·投资”,转变为“金融·科技”,以顶层力量推动“金融+科技”战略的贯彻落实。
 
        平安目前内部的技术推动,以集团为基础,提供底层架构给各个业务线,业务部门再组建自身的技术团队,将技术真正融入到业务中。
 
        “这是体系化的部署,不是简单的应用,不是你买一台电脑,开机就能使用,需要长期的技术与业务磨合。”储量说道。以平安银行为例,3年前,平安银行的技术团队只有几百人,现在已经超过3000人,经过3年磨合,“我们很多业务人员,现在已经是半个技术人员了。”
 
        不过,于翔经常被外界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是否能够帮助客户赚到更多的钱?他的回答是:“就像你开车去一个地方,你凭经验走,和跟着手机导航走,都能到达目的地,并不存在高下之分。技术只能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影响投资回报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波动,技术并不能让市场停止波动。”
 
对外赋能
 
        技术的作用很强大,但大到一定程度,便是有限。平安决策层认为,仅用技术升级自身业务是有限,投入如此之大在技术层面,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是对外赋能变现。
 
        最直接的案例是平安起家的保险业务。平安人寿智能平台团队总经理沈剑平称,平安目前主要赋能给代理人,帮助代理人提高销售技能以及服务性。例如,在寿险领域,通过AI机器人进行面试,招聘,以及千人千面的人员培训。
 
        此外,还提供销售支持,辅助人工进行客户答疑、客户定制化服务等,沈剑平给出的数据是,原来一些需要3天时间完成的业务,现在可以缩短到1分钟。“就像给007配备了先进的武器,我们希望通过AI的加持,让更多代理人成为保险专家。”
 
        另外,还有平安目前第二大业务——医疗。目前平安集团下面有三家医疗相关的公司: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以及平安智慧医疗。
 
        平安智慧医疗智能公共健康团队负责人李响称,通过前期与三甲医院的合作,合作研发,训练机器,平安希望将研究成果输出给非三甲的基层医院,包括智能读片,辅助诊断等。
 
        另外一个主要的技术赋能领域是智慧城市,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称,目前平安合作的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00个,落地120个项目。
 
        目前,包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开始推广垃圾分类,这不仅需要民众改变生活习惯,对于政府管理人员来说,也会增加巨大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胡玮提到,通过AI技术,可以在垃圾投放点进行监控,观察垃圾是否投放正确;在垃圾车回收环节,可以监控每一台垃圾车倒出的垃圾的分类质量高低,以此来进行重点区域的管理。
 
        这些看起来和平安主营业务无关的新业务,可视为平安的新探索,“平安有丰富的业务场景,我们可以避免孤立的去做技术研发,在研发阶段就融入具体的业务需求,形成更实用的解决方案。”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说道。
 
平安能否成为科技巨头?
 
        平安科技的优势在于技术与业务的结合,这是一把双刃剑——其他公司是否愿意使用竞争对手提供的技术服务和产品?
 
        一位AI初创公司创始人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到,不可否认,平安先通过自己的业务,将技术不断优化升级,实际应用效果确实会更好,“但是你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这家初创公司的主要服务客户是国有大银行,该创始人表示,在算法和底层架构上,各个公司的水平差距并不大,差的就是数据能力。但金融机构自己都有充足的数据,“他们更愿意,也有能力培植自己的技术势力。”
 
        不仅如此,他还提到,因为平安要自己赋能行业,确实导致了不少初创科技公司,并不愿意与平安合作。
 
        选择与在某一细分领域有深入积累的技术团队合作,是不少大公司实现快速技术突破的主要方式。另一位AI初创公司创始人也提到,在比拼技术实力时,速度是关键,“到最后大家的技术实力会趋同,但你早半步实现,会产生巨大的优势,与其自己埋头研发,不如快速合作共赢。”这家公司已经与华为、百度、中国移动等巨头展开技术合作。
 
        这意味着,一旦走上科技赋能这条道路,平安也将面临更多竞争对手。
 
        一类是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平安看重的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赋能,也是BAT的重点目标。
 
        BAT的优势在于,积累了足够多的流量与用户,但平安手里的金融数据,并不如BAT手里的数据更加多元化,金融数据虽然更精准,可靠度更高,但频次更低,也缺乏与场景接轨的其他数据。
 
        另一类是新兴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规模小,但也更灵活,通常会在某一细分领域深入挖掘,形成壁垒。
 
        金融、医疗、智慧城市领域都以大项目为主,通常政府或企业在一个大项目上,会引入多家合作方来共同完成。这样的合作也不是一次性的,搭建好技术平台后,还需要长期的运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政府和大企业开始频繁投资新兴科技公司,以此来增强长期合作关系。
 
        平安的科技公司之路才刚刚起步,但更重要的是,是否有必要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上一波商业浪潮来自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的今天的商业格局,抓住这一波浪潮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维持并稳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不仅如此,移动互联网还孕育了新的机会,出现了包括字节跳动、美团、滴滴出行等一批新兴公司。
 
        10年前,我们称阿里巴巴为电商公司,腾讯为游戏公司,百度为搜索公司,今天,为他们创造主要收入的,还是这些主营业务,他们也并没有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当然,一个新的趋势是,这些互联网巨头公司,和平安反向而行之,开始利用手中的技术武器和流量金矿,挖掘B端各行各业的潜在机会。未来,不能排除,这些科技公司将被赋予新的定位和角色。
 
        今天,新技术的浪潮再次来临,越来越多公司希望卡位新风口,成为新的科技巨头。需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科技是风口,但不是终点,当新技术逐渐成熟,电商公司依然是电商公司,游戏公司依然是游戏公司,金融公司,也依然会是金融公司。对于40岁的平安来说,科技将是其通往百年老店的必经之路,亦非终点。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百搭箱”将创建万亿元产业
下一篇: 支付机构的“虚假”与“真实”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