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银行2018,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EFEC导读】2018年,对于银行来说,也是重构的一年。监管变局,资管新规,科技金融裂变,信贷政策调整,加上降杠杆,控风险,各家银行都在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无疑,2018年对于银行是艰难的一年,但举步艰难中蕴藏着来年的美好机遇。
 
回顾银行2018,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作为我国金融业的支柱,银行信贷规模占社会融资总额超过八成——经济好不好,看银行就知道。银行过得怎样,银行人过得怎样,信贷指挥棒往哪指,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代言”大半个金融圈。
 
2018年,对于银行来说,也是重构的一年。监管变局,资管新规,科技金融裂变,信贷政策调整,加上降杠杆,控风险,各家银行都在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无疑,2018年对于银行是艰难的一年,但举步艰难中蕴藏着来年的美好机遇。
 
罪与罚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简单的八个字,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给2018年金融业定的调。2018年对于银行业而言无疑是艰难的一年。
 
 这是以罚单拉开序幕的一年。2018年1月到2月间,银监会开出了总额接近9亿元,总数超过300多张的罚单,其中浦发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开以2.95亿和4.62亿元巨额罚单成为监管”杀鸡儆猴“的主角。随后,对招商银行、陕西、河南两地19家银行的罚单也接踵而至,监管利剑直指贷款业务违规和违规票据案件,为”严监管年“拉开了大旗,下定了脚注。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银监系统开出的罚单超过2000多张,涉及贷款管理问题,票据业务违规、同业投资违规、理财销售违规等多个领域种种问题。
 
连女记都不得不承认,今年的严监管年确实是近年来执行贯彻得最彻底的——从年头罚到年尾。12月初,银保监会再开出10张巨额罚单,罚款没收共计1.563亿元。打赢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的决心和定力十足。可以预期,严格监管的态势还将继续至2019年。
 
新与旧
 
数日前,一则喜大普奔的消息终于为阴霾了近大半年的银行业带来一丝欣慰。银保监会挂出了一则消息:正式批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申请。
 
理财子公司这一新机构,或将成为资管新规下渐渐失去活力的旧有银行理财业务的新救赎。
 
是的,除了首批获批的两家大行,工行、农行、交行、招行、浦发等多家商业银行也正在抓紧开展申报理财子公司工作。无疑,理财子公司是银行资管业务在资管新规下的一条新出路。
 
 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支持实体经济,投资金融市场。
 
银行理财子公司拥有着银行一直以来求而不得的特权:不要求1万元的理财起步门槛,售理财产品不用首次临柜,公募理财可以直接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等。拥有这些突破银行理财现有限制的特殊政策红利,理财子公司吸引了不少大银行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
 
事实上,无论是从内部运营管理,还是外部风险控制,原有的银行理财业务都很难做到与其他银行业务完全风险隔离。而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业务经营、产品销售过程中和母行的隔离会更显著,可以预期,监管要求也将所有放松。
 
历经一年艰苦卓越的申请、筹备,建行和中行的获批无疑给银行甚至整个资本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
 
带着智能装备轻装上阵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到底能否在原有的银行理财业务基础上推陈出新,在一众基金公司、证券资管公司、信托公司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空间,脱颖而出,我们且拭目以待。
 
喜与忧
 
到年末,对于银行人来说,一年的辛苦和努力也都接近尘埃落定,贷款放了多少,存款拉了多少,中间业务新增多少,年终奖是笑着拿还是愁着看别人拿?但今年,故事也许没还这么简单。
 
2018年对于银行人来说,幸福似乎来得太晚了。经历了大半年的严监管整治,接近年末政策才开始放松,进而毫无预兆的吹响了支持民营企业的号角,一二五目标压到了各家银行的头上。
 
女记的好朋友A君是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市内一家支行对公业务副行长。今年5月份和他吃饭时,A君唉声叹气。原因无非是贷款放不出去,票据业务不好做,业绩压力山大。A君抱怨,一边是降杠杆压大企业贷款,一边是严风控防小企业风险,从业这么久首次感到“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A君坦言,当时其所在的银行已经不怎么做新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了。“我们银行上半年对公的额度非常紧张,现在基本都不做中小企业业务了,加上风险又大,谁还敢放给中小企业。现在都只能做做ABN,做做通道业务,但这块也不好做。
 
最近,女记在一个聚会上又碰到了“A行长”。与年初相似的是,A君又开始了“吐槽模式”。不同的是,这次的烦恼恰恰相反。“这都快到年底了,行里突然下了新增民企贷款硬指标,还让人活么。”没错,A君愁的正是近期银行新增加的民营企业贷款压力。
 
没业务做愁,有业务做更愁。上一轮经济周期中,不少银行小微业务激进战略引发了不良猛增,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花了两三年来消化不良带来的利润影响。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银行如何在进与控之间找到平衡?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一波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浪潮里,各家银行能否找到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能避免资金脱实向虚,还能真正扶持新经济的行而有效的方法。
 
2019对银行而言会是喜还是忧?考卷已经发出,就看各家银行如何答题了。
 
攻与守
 
过去数年,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对决中,银行一直被动被围攻。但,2018年银行开始反攻。
 
年初的建设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就放话:“近些年来传统银行一直备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现在,老银行也要颠覆它们了”。
 
话音落地,建行在国有大行中打响了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第一枪”。4月18日,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国有大行中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诞生,这同时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内部科研力量整体市场化运作的第一家。直至年末。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及北京银行等相继设立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从国有大型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城商行,2018年,科技金融子公司成为各层次商业银行的“标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成立潮”成必然趋势。女记在银行圈技术咖的小伙伴们成为吃香的“明日之星”,收入水涨船高。
 
在BATJ等一众科技公司调转风向,纷纷与银行合作联姻的背景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能否崛起还有待观察。我们期待在2019年,银行系科技公司能拿出新本事,让我们看到老银行颠覆科技巨头的真实力。
 


上一篇:2019年1月1日起,一大波经济新政正式实施!
下一篇:相互宝、京东互保之后,滴滴新推“点滴相互”布局网络互助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