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什么开出近亿级罚单?

[ EFEC导读 ] 近来,央行千万级罚单频频开出,支付行业仍然延续着严监管的态势。
 
央行为什么开出近亿级罚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几个月,央行开出的千万级罚单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天价罚单无一例外,全都指向了违法收入的没收和罚款。
 
支付机构在接入商户时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么?不是不知道,是不想知道,知道了也只能装不知道。
 
为什么?以为自己不知道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入这些有问题的商户了。
 
只是掩耳盗铃罢了。
 
掩耳盗铃的支付机构在饮鸩止渴
 
其实,支付机构也知道自己正在掩耳盗铃。但,确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因为人们购买行为是既定的,交易场景就这么多,不会短时间内生出新的场景,而大多数场景基本上都已经被微信支付宝都垄断了。
 
P2P、现金贷等新兴的交易量比较大的场景也确实让很多支付公司滋润了一阵子,那这阵风过了之后呢?干等下一个风口?
 
肯定不能干等。于是,在非法的外汇平台、博彩平台、投资平台主动找上门来的时候,支付机构根本无法抵御这巨大交易量的诱惑,和没量相比,还是选择有量甚至是巨量感觉心里更踏实一些。
 
是的,这种外汇平台、博彩平台、投资平台的交易量是惊人的,日交易量几十亿是常态。之前从未接触过此类业务的支付公司一旦沾上了,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甚至觉得自己之前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去做解决方案抢客户简直是太蠢了。
 
反正每一笔交易支付机构都能从中按百分比抽取手续费,而且这样的非法平台此消彼长,根本不愁业务量。随着央行打击无证机构的深入,有牌照的支付公司因为有了特殊的政策资源,最后都发展到可以对“客户”挑挑拣拣了。
 
有多家中小支付机构的内部人士向中国支付网表示,市场上留给他们的空间确实很小,优质商户被头部几家支付公司几乎全部覆盖。中小公司为了业绩和利润,只能干“脏活累活”。
 
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当监管检查已经常态化,甚至已经科技化,吃下去的都将要吐出来,还得捎上一定倍数的罚款。
 
假装不知道就行了?反洗钱法规定,支付机构要“了解你的客户”,如果不了解,那唯一的结果就是罚。这些巨额罚单几乎全都是适用了反洗钱法的相关条款得出的处罚金额。
 
宁可被罚也绝不赔付的背后原因
 
每一张千万级的罚单,都属于重大行政处罚,都得到了央行专门发文的“待遇”。
 
中国支付网发现,央行发文里都提到了被罚机构引起了举报和大量投诉。这个字虽然很短,可反应的却是背后一起又一起的维权事件。
 
这些“受害人”“受害”之后,都很快掌握了支付行业的各项法规条文,拿着这些规定要求支付公司先行赔付,如果赔给这些“受害人”,那就没有后面的维权事件发生了。
 
可这些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款,哪是挣着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手续费的支付机构能够赔得起的。
 
支付机构不轻易赔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职业投诉人”太多。中国支付网曾刊发报道《支付机构和“职业投诉人”的纠葛》一文,引起了很多支付机构从业人士的共鸣。
 
一旦开端,赔付便是个无底洞。谁知道后面还有多少个“受害人”?
 
也有的“受害人”把支付机构告上法院,要求赔偿自己的损失,但几乎都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于是,这些“受害人”不断向媒体、协会、人行进行举报、投诉,甚至还引发群体事件,聚集到支付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办公场所。
 
然一码归一码,支付公司犯错,监管机构照章处罚,“受害人”的错也只能自己承担,数千万元的罚款并不会落到自己的口袋,轻信那些非法平台,幻想一夜暴富的贪婪才是问题的根源。
 
这类事件里,“没有无辜者”。无论是支付机构还是个人远离这些非法平台才是正道。
 


上一篇: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怎样?读懂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关键
下一篇:上市公司融资“生死劫”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核心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