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干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出事≠没事,不担责≠有作为!

宁可不做,不可做错?错!不敢做才是最大的错!

上周和几个兄弟企业聊天,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这业务,真没法干了!"

上头天天喊"严防风险",下头干脆躺平——单子能不接就不接,业务能不碰就不碰,美其名曰"零风险操作"。

不出事≠没事

咱们都明白:现在不出事,不等于以后没事;现在不担责,不等于以后有作为

我认识的老李,去年就栽在这个"零风险"上。他们部门业绩下滑45%,年底述职时领导一句话把他问懵了:"你这'零风险'是做到了,但公司的利润风险谁担?"

结果?今年调到闲职部门喝茶去了。

反倒是他手下那个"爱闯祸"的小王,去年做了三单供应链金融。虽然其中一单确实遇到点麻烦,但人家风控措施到位,最后有惊无险。三单业务共创利1200多万,今年直接升了副总。

这说明啥?业务可以大胆做,风险必须精细管

三个土办法,比理论管用

干了多年贸易,总结出三个土办法,我感觉比那些高大上的理论管用多了:

1. 画个"风险地图"

接单前,把业务和风控的兄弟叫到一起,泡壶茶,把可能的风险点一个个标出来:
客户靠不靠谱?(查征信、看流水、打听行业口碑)
货物好不好卖?(看行情、查库存、分析价格走势)
钱怎么收回?(押金、担保、保险,一个都不能少)

举个栗子:2019年做钢材那会儿,我们预判价格可能要跌,签合同同时做了套期保值。后来价格真跌了,因为早有准备,反而多赚了300多万。

2. 学会看人下菜

把客户分成三类:
老主顾(合作3年以上、付款及时、需求稳定)→ 重点维护
潜力股(合作1-3年、信用不错、有发展空间)→ 适度支持
新客户(第一次合作或信用记录不全)→ 严格控制

浙江老张就这么干的,去年大宗商品市场波动那么大,他们业绩反而逆势增长37%!

3. 善用"救生圈"

这些金融工具就是咱们的"救生圈",该用就得用:
信用保险:投保后坏账率能降70%
期货套保:价格波动不怕
应收账款保理:资金周转更快

看看别人家怎么玩的

广东有家国企去年搞了个智能风控系统,效果杠杠的:
业务量增长50%
坏账率下降30%
审批效率提升60%

人家怎么做的?其实不难学:
建个客户信用数据库
设个风险自动预警
每单业务系统自动评分
超风险限额系统自动拦截

下周就能干的三件事

别等明年后悔了!这三件事,下周就能干:
1.开个风险排查会,把在手业务过一遍
2.建个简单的客户评级制度,A/B/C三类区别对待
3.尝试用一种金融工具,从最简单的开始

记住:完美的风控不是零风险,而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

老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咱们既要胆大,更要心细。

风控不是业务的"刹车",而是"安全带"。系好安全带,才能开得更快更稳。
 

-END-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仅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文章来源:链链通图片来源:网络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香港RWA/稳定币防骗指南:一文收藏官方核验权威方法
下一篇:国企供应链人:如何躲过十二个致命陷阱


相关文章

2025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行业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