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供应链人:如何躲过十二个致命陷阱

“存货托盘做完,才发现满仓库的货根本分不清哪一堆是自己的!”一位国企供应链负责人苦笑着摇头。

另一头,预付款刚打给“合作方”,对方次日就失联,只留下空荡荡的办公室和一堆虚假合同。

在这个日均流水过亿、却陷阱密布的领域,国企供应链公司仿佛在雷区跳舞:一步踏错,轻则亏损千万,重则法律责任加身、声誉归零。

作为国企供应链人,他们从上百个真实案例中提炼出十二个最常见、最致命的“坑”,希望帮助同行躲过明枪暗箭。

一、合规是生命线:踩错一步,万丈深渊

陷阱1:存货托盘——沦为“废品回收站”

有些民企把陈年滞销、非标品、难定价、货权模糊的货物包装成“托盘业务”推给国企。结果国企钱付了,货却根本卖不出去,甚至找不到哪些货是自己的。

案例:某国企接收500吨电解铜,仓库里堆成山,却无法对应具体货垛。后来才发现,同一批货被重复质押3次,最终资金链断裂,国企背锅。

他们的铁律:货权必须清晰到垛、堆、卡板!拒绝一切“资金池”模式的存货操作。

陷阱2:代采垫资——预付款一去不回

打款给“合作方推荐”的小工厂或贸易商,殊不知对方是关联团伙。钱刚转出,人就消失。

他们的铁律:严格KYB(了解你的业务)、KYC(了解你的客户)!拒绝任何背景模糊的预付款请求。

陷阱3:合资公司——民企做局,国企背锅

民企拉国企成立合资公司,国企出任董事长、财务总监,但资金实际流向民企控制账户。甚至民企用合资名义收取下游预付款后消失,国企被连带追责。

他们的铁律:合资公司资金流动必须全程监控,拒绝“名实分离”的操作。

二、风险管控:十二级风浪,三级防御体系

陷阱4:赊销失控——所谓“监管”只是形式

国企对工厂实施“监管式赊销”,实则根本无法控制货物。对方一旦转移货物,国企钱货两空。

他们的铁律:赊销必须配合实物控货+物联网监控(如RFID电子围栏),否则免谈!

陷阱5:梯子陷阱——“预付款模式”藏杀机

两个民企本就存在交易,拉国企进来“做增量”,声称双预付款零风险。结果上游收款后消失,下游要求国企交货,国企被夹在中间被告。

他们的铁律:凡是“白赚中间差价”的交易,多是陷阱。国企不是梯子,更不是防火墙。

陷阱6:进口代理——国内外联手做局

国内客户与境外供应商串通,国企垫付货款后境外不发货,或发货后国内客户拒不付款。国企被内外夹击。

他们的铁律:进口业务必须核实境外实控人+收取保证金+物流全程跟踪。

三、市场洞察:看不清趋势,寸步难行

陷阱7:被当“枪”使——国企成增信工具

某些企业只为获取与国企交易的流水、合同、发票,以此去银行申请低风险额度或授信。国企不知不觉成了“信用背书方”。

他们的铁律:所有交易必须基于真实需求!拒绝任何“只走单、不控货”的合作。

陷阱8:偷懒不赴现场——签收单伪造,钱货两空

国企人员不参与交付现场,对方伪造签收单,套走资金。常见于医疗设备、煤炭、钢材等大宗交付。

他们的铁律:凡是超50万的交付,必须派人现场核验+拍照留证+人脸确认签收。

四、客户管理:信任≠放任,机制才是王道

陷阱9:退税骗局——上游买票,国企被反纳

上游供应商通过虚开发票,让国企出口退税。一旦税务稽查,国企不仅退税款拿不回,还可能被罚款。

他们的铁律:严格审核上游发票流+业务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才能合作。

陷阱10:关联交易循环——工厂与客户是同一实控人

国内工厂卖货给国企,国企再出口给境外公司,境外公司实际仍是工厂控制。一旦货物回流境内,涉嫌骗税。

他们的铁律:穿透式核实终端客户!拒绝任何“境外兜圈”型交易。

陷阱11:虚假仓单质押——一货多押,血本无归

国企凭仓单放款,后来发现同一批货被重复质押多次,仓库参与做局。

他们的铁律:只合作物联网监控仓库+定期第三方盘点+区块链仓单溯源。

陷阱12:所谓“行业惯例”——其实是风险漏洞

很多人用“行业都这么操作”当借口,掩盖货权不清、资金池运作、代理监管缺失等问题。

他们的铁律:凡是说不清实质风险的“惯例”,都是雷区。国企必须建立比行业更高的风控标准。

结尾:守正出奇,方能长久

供应链金融从业者深知:供应链的本质是供需,表现形式是交易、交付、支付、金融,但核心永远是真实、稳定、可控

国企不是不能创新,但不能用创新掩盖风险;不是不能合作民企,但不能用信任替代机制。
 

-END-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仅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文章来源:链链通图片来源:网络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国企干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出事≠没事,不担责≠有作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5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行业标杆企业

拨打